教育帮扶助力脱贫
 首页  |  政策指导  |  帮扶动态  |  借鉴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帮扶动态>>帮扶动态>>正文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柞水驻村工作生活小记
2023-09-21 16:21  

驻村期间,偶尔因公回单位,总会有同事热情的说“好久不见你了,有两三年了吧?”也有同事羡慕的说“柞水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的”,也经常被问起“在那边每天都干嘛呢?”每想到这些,总想着写点什么,时间一晃四年了,同事眼里曾经熟悉慢慢变得陌生的我,有幸亲历了国家脱贫攻坚决胜收官和乡村振兴过渡衔接,心中感慨万千,想用文字简单回顾一下这四年驻村帮扶经历。

驻村四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一路走来,有汗水有付出,有欢乐欣喜有失落孤独,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但是看到帮扶村摘掉了穷帽子,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尤其是看到脱贫群众对我们真诚而又充满感激的一张张笑脸,我更多的是收获后的喜悦。通过驻村工作,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亲手把陕财院的温暖和领导门对贫困群众的关爱送到了帮扶村每一户群众的手中,心里还是有些自豪和些许成就感的。

初来乍到,深学细悟

时间回到2019年5月8日,学院选派我到定点帮扶村柞水县马房子村驻村帮扶。那一天正好学院张志华书记、程书强院长去村子里出席学院援建土蜂养殖项目启动仪式。一大早,随车出发,心情激动而喜悦。记得第一次过终南山隧道,我一眼不眨的盯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灯带,被亚洲之最震撼,现在算起来这条路我已经走了四百多次了。到达马房子村,县、镇村各级领导早已在村口迎接,和老支书彼此问候介绍完,我就以新的身份—陕财院驻村干部,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当天,我用手机记录下养殖户接过蜂箱补贴资金脸上灿烂的笑容、学院“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大棚菜项目育苗区和大棚菜生产基地、学院援建马房子村气调库和村史馆,还有学院出资修建的马路和立在路口的修路碑。

村委会是两栋三层大楼,门口大楼一楼设有便民服务大厅、党员学习阅览室,二楼是会议室、办公室、文化活动室,三楼是宿舍,我和队友蔺卫强就住在三楼,办公在二楼。左手边另一栋大楼一楼设有村卫生室、广播室,楼梯旁边是灶房。两栋楼围成一个大院子,中间是篮球场,也是木耳晾晒场地,院子右侧是气调库,里边最角落是卫生间,这个院子就是我办公生活的地方。

清晨,就着酸菜吃着馍,一碗苞谷珍稀饭下肚后,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初来乍到,我被老支书热情敬业、村主任爽快大气、村干部团结一心、村民淳朴厚道深深感染,加之队友蔺卫强亦师亦友的带领照顾,让我这个农民娃很快便喜欢上了这里。我一有时间就在周边转转熟悉地理情况,没看懂的就翻资料,多看多问多学多记逐渐深入了解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原马房子村一二三组紧邻县城,交通便利,依山傍水一排排楼房,辖内还有大企业盘龙药业、三八妇乐,让人会有走进小康村的错觉。从村委会开车十几公里,路越来越窄,弯越来越急,就到了大山深处,岔路口是三星村、往左是坪丰、往里是红火,2015年以后这三个地方并入马房子村,成为现在的四五六组,贫困户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组。马房子村有590户2000多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陕南九山半水半分田,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目前,村里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猪肉牛养殖、土蜂蜜养殖、木耳栽植专业合作社,建好了88个阳光大棚和一个气调库。村里发动鼓励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获得工资。村民们心里有本账,那就是党的扶贫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后,生产生活才真的有了改善。

第一次进山入户是来村里的第二周一个中午,记得那天村支书、蔺卫强开着两辆车,七八个人一路有说有笑,都没来得及欣赏沿路风景,谈笑间就到了五组坪丰。我们走到两处建房施工现场,都是砖混结构房子,各是三大间,两间住人一间做厨房,安装的入户门是防盗门。镇村领导查看施工情况时,我赶忙热情的递烟和村民们打招呼,组长程永福在一旁给大伙介绍“这是帮扶咱的省财院新派来的吴老师……”回应我的是大伙憨厚的笑脸和亲切的“使不得,省上干部啊”,心里暖暖的,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回来路上,向小蔺、村干部请教才知道,有一户原来老房子快垮了,村上给申请的国家危房改造补助,在路边平坦处划拨宅基地盖新房,另一处新房子属于五保户安置房,有两户五保户在村上落实集中供养政策。今天过来一是了解施工进度,二是看看还有啥困难。打心底觉得党和国家政策好啊,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缺劳力、缺资金、自然条件差缺水缺电、缺技术、因病、因学、底子薄等等原因,对应的都有合适的帮扶政策组合,接下来的工作千万千万不能马虎啊。那就必须赶紧下功夫,吃透政策,熟记程序,让更多符合帮扶政策的贫困户村民享受国家的好政策,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水、电)医疗上学有保障,早日摆脱贫困。

学院师生“三下乡”为帮扶村带来致富技能,带动思想解放,推动文化科技发展。

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我过了熟悉政策这一关。五月中旬头水耳子开始采摘晾晒,早上一筐筐从地里搬出来装车,拉回院子倒在彩条布上铺开晾晒,下午再收起来,天气好了三天就可以装袋子,存放气调库。木耳收获期和关中平原夏忙抢收一样,大家伙齐上阵,晚上只要天气有变,我和蔺卫强就一直操心着。好多次大半夜冒雨收木耳,人到不累就是可惜被雨水泡坏的木耳。那段时间白天干活,晚上静下心来,拿起《脱贫攻坚政策问答》《扶贫手册》就死记硬背,看户档对照户上帮扶措施,理解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政策的运用,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蔺卫强。用了十天左右时间,终于吃透了各种帮扶政策,熟记从户申报到政策落实程序,还在镇上组织的知识竞赛中获奖。

掌握民情,倾情帮扶

工作日志记了一厚沓子,这一本一本的记录着驻村四年平凡又充满意义的每一天。在马房子驻村日常工作是周例会、四支队伍学习会(习总书记重要论述讲话学习、国家省县镇政策学习)、工作分析推进会、“八个一批”政策落实研判会、县上镇上各种培训、国办系统信息录入、表格填报文档整理等办公业务。围绕脱贫收入达标、 “两不愁三保障”核心,主要工作是入户走访调研,了解帮扶户生产生活近况,排忧解难,矛盾纠纷调解,宣传各类政策知识等。阶段性重点工作有森林防火、春耕夏收秋播督促宣传、地栽木耳栽培收获晾晒、季度年度户收入核算、参加集体经济产业劳动、学院消费扶贫采购、2019年2020年“百万扩招”、配合学院三下乡师生开展工作、防汛防滑安全生产、医保养老缴费年检、组织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学院组织的、县上组织的、村上组织的)、疫情防控卡点值班进村宣传、迎接国家省市县各种检查学习观摩会评估考核等等。作为派驻干部,我一方面要为学院的定点帮扶工作做好摸底调研及时汇报,并将学院的帮扶计划帮扶活动安排等和县镇村上及时反馈沟通,做好排头兵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驻村联户帮扶工作,说白了就是侦察兵—前期摸排调研,又是工兵—落实执行具体任务,还是宣传兵—自己吃透政策是前提,群众理解才是关键,事前事后的宣传也是我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9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各级都在压担子,“5+2”、“白加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集中排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是主要工作内容。学院当时承担了三十多户具体帮扶任务,而且几乎全部都在沟大人稀、手机没有信号的大山里,我白天入户,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基层工作不容易,基层领导也辛苦,大家都在实践中摸索。资料一定要详实,每户都要去两趟,记得截止年底考核前两三天,村档户档反复整理修改了四次。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年初疫情肆虐,所有都围绕疫情防控展开,三月份各项工作才步入正轨。这一年也不轻松,先是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入户排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还是确保收入,坚决不返贫是底线。整改半月多,开始县内交叉检查,我有幸被抽调参与了这项工作。现在看来为期近两个月的交叉检查,一个是督促各乡镇都动起来,不能因为脱贫验收摘帽了,帮扶工作有懈怠思想;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准备迎接7月份开始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我被抽调参加了7月份到8月初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也参加了9月份的省内脱贫攻坚地区交叉检查。说是检查,其实每一次都是对自身工作的促进和学习。

说句心里话,我更喜欢走访入户。山里人的热情和淳朴是与生俱来的,没有更多的奢望,更不用说去追求那些所谓高大上的物质消费,他们过得简单纯粹,一日三餐有说有笑。(你可以认他们的追求更多体现在马斯洛金字塔底层,可是望上看看,他们拥有的我们不一定有。)贫困户不会说漂亮话,大多内向,见人拘束,只有说他们当地方言才放得开,有说有笑的。

初次走进一户人家,都是一个劲的称赞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不辞辛苦、跑这么远,还要操心他们之类的话。当你带着真心实意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田间地头遇见了能干的活搭把手;进屋走访先不谈工作任务,蹲着聊会家常,土豆玉米卖工收入、身体情况、儿女上学工作多问问;遇到那户家里有困难了,先记心里回去一起研究,有没有办法都要及时反馈……就这样真心换真心,来来回回,群众从内心接纳你了,说话呢客气中就多了几份亲近,那才算是和群众真正熟悉了。群众愿意说真心话,哪怕是对政策理解有问题,你掰碎揉烂耐心讲解才有针对性,入户走访调查宣传政策才能出实效。只有掌握了每家每户真实的情况,精准扶贫困户施策精准脱贫才能落到实处。

2021年7月,在听到县上安排我们单位要去下梁镇嘉安移民社区,说实话离开马房子村,心里特别不舍。我们学院定点帮扶马房子村七年多,从摸底调研制定脱贫规划,专题研究落实定点帮扶计划,学院领导张书记程院长、各部门负责人、“三下乡”的老师学生数十次走进村落,走遍这里的沟沟坎坎,面对面和干部群众实地调研指导,现场解决百姓难题。为马房子群众脱贫致富奉献了陕财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学院连续六年被省上评为“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在省上定点帮扶考核中也多次被评定为“优”, 全院上下与马房子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学院支持发展土蜂养殖、有机蔬菜种植、木耳种植,消费扶贫省级单位现场观摩会。

调查研究,逐步推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21年7月21日,县上参加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培训会,我和队友张永宏来到嘉安移民社区报到。和学院一起参扶单位有:柞水县移民办,副主任李波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王刚;柞水县房管中心,驻村干部副主任王斌。

嘉安移民社区干部很热情,对学院在柞水的帮扶实绩也非常了解,我们之间一两天就相互全部熟悉了,通过一周走访干部群众,对社区情况很快就有了初步了解。下梁镇嘉安移民社区按照“原户籍管好地和林、新社区管好房和人”的双重管理原则,于2019年9月成立。是全县扶贫搬迁户安置比较集中的新移民社区,也是全县唯一一个移民社区。位于下梁镇火车站东西侧,距县城10公里。社区由嘉禾小区和育才C区组成,共有搬迁(脱贫)户1062户3962人, 党员53人,劳动力1703人。

根据之前两年的政策积累,易地扶贫搬迁一点也不陌生,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由于原居住地生产生活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依据精准扶贫策略,由户申请,政府出资建房配置生产生活相关设施,实施了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嘉安移民社区居民,除了六十多户陕南移民搬迁户以外,全都是之前长期处于封闭落后地区的困难群众,为了使脱贫群众不仅能够“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最终实现“能致富”,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深入实际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收集整理干部群众主要诉求,最后综合考虑到嘉安移民社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结合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木耳、蜂蜜、核桃、香菇等资源丰富,预计包装加工后市场前景比较好,最终确定了优先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成立社区工厂。既解决了社区缺乏产业问题,又解决了社区闲散劳力就业问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易地搬迁脱贫户家庭收入。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既搞活了居民的家庭经济,也能有力带动思想解放,为文化振兴打基础。

学院投入启动资金10万元,每年包销30万元,县镇领导协调推动,社区工厂投入生产运营。

为制定社区工厂企业章程、企业相关制度,我和张永宏有一个多月熬夜到凌晨一两点,翻阅了大量资料,也咨询了很多亲戚朋友。经过多轮讨论研究,联系县上相关部门,终于在2022年1月,《柞水县嘉安社区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了。再经过不懈努力做工作,为社区工厂争取到苏陕合作产业发展项目资金70万元,于2022年初到账。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县移动公司争取资金,改善了嘉禾小区移动网络信号;与嘉禾小区物业多次协商,解决了小区物业费过高问题(从2022年1月开始,小区物业费由原来的0.62元降至0.49元)。

我们制定了《嘉安移民社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巩固脱贫成果五个方面,做出规划,每年度计划内逐步推进,切实增强年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实效。

充分利用“新市民大讲堂”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为主题,对脱贫户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教育。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好防返贫动态预警监测,确保不出现返贫现象发生。坚持入户走访调研,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院书记、院长多次亲临社区调研指导,向社区捐赠空调6台、电脑12台、打印机1台。

学院定点帮扶下梁镇嘉安移民社区以来,张书记、程院长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倾听社区发展规划和帮扶诉求,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制定了社区帮扶发展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并由主管院长、学院党政办督导落实。捐赠社区工厂项目建设启动资金10万元,为解决特色农产品销售落实消费扶贫采购累计54万元,积极申报省教育厅“双百工程”实体项目,为社区产业发展继续争取资金。向社区捐赠电脑打印机空调办公设备10余万元,向柞水县三小捐赠课桌椅200套,用于改善山区小学教育教学条件,投资5万元为社区援建文化橱窗,发挥学院资源优势,在党建、社区文化建设、文明新风、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产品包装设计业务管理等方面提供人员技术支持。每年拿出0.7万元左右购买米面油,开展年末入户送温暖活动,开展送医上门义诊等活动。准备投入资金5万元为嘉禾小区,育才C区建设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篷,解决居民车辆充电存放问题。学院继续坚持“柞水需要,学院能为”的帮扶思路,以扶志扶智扶技为主要帮扶重心,继续坚定推进柞水县嘉安移民社区乡村振兴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环境提升等贡献陕财人的力量。

学院为社区产业发展捐赠资金,开展送医送药上门义诊活动,开展爱心送温暖慰问活动。

难忘岁月,感激感恩

目前,新队友王飞渐入角色,驻村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我也临近离别。我专门开车走了一遍马房子村,深情的回望了曾经走过无数遍的沟沟坎坎、山山峁峁。从三星移民点往上,山间那条小路,路边有几处落石,一头通往坪丰,一头连着红火。红火养蜂小院雨后显得格外宁静,没有敢进去,怕遇见熟悉的脸庞触动我柔软的内心,这里曾是我四年前驻村工作开始的地方,忘不了的是那场土蜂养殖启动会。再往里走是阳光大棚、养猪场、学院援建土蜂养殖基地。在经过坪丰龚有全(自身智力低下,媳妇儿子智力残疾)家时,勤劳的户主不在。他就是我经常给朋友讲起的,一家三口全年两万收入,苦命而勤劳倔强乐观的活着。坪丰再往里走,到了刘银福家门前的梁上,我驻足瞭望,四面环山,青翠如黛,坡上有几个人在地里干活,远处山头云雾缭绕,通往他家小院的小路不知何时已被我们踩得油光发亮。刚下完雨,在这摔倒过几次,我没敢下去。小院落有三户人家,两年间有十几次我来过这里,总是要同热情好客的村民小坐半晌拉拉家常的。

绿树村边合,山水共一色。22摄氏度的商洛柞水风景最为迷人,柞水的青山、绿水、蓝天、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气候,还有那些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以及那一张张淳朴热情的笑脸,都是那么的美好和让人难忘,我在抖音视频里毫不吝啬的歌颂过好多次。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样温柔的记录了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有忙碌一天之后的轻松愉快,有百思不解的烦闷情绪,偶尔也有孤独失落时思念家乡的惆怅,村口文化广场、河边、路灯下有对工作、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着我已经真正融入了这里,柞水已经是我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

忆四年驻村岁月,我要感谢每一位辛苦付出的干部群众,还有我的每一位队友、参扶单位干部,感谢驻村期间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帮助的县、镇、村两委干部,4年时间里,有太多历历在目的回忆,有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奔赴,也有堵在隧道、高速还向村书记汇报工作,有入户迟迟不归大家伙焦急的等待,有为了贫困户精准帮扶措施方案的彻夜长谈,有为了贫困户(脱贫户)的就业跑遍相关部门企业的辛苦,有大雪天步行三公里给贫困户送春节慰问品的欣慰,也有给群众介绍帮扶政策遇到不理解的无奈,也有遍访群众时遇到的刁难和困惑,是我们团结一心共同的付出,才有幸见证了全国脱贫攻坚胜利的伟大时刻,也是我们的不懈努力才确保在有效衔接期无一例困难户返贫,脱贫户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学院捐建社区文化宣传橱窗4个,提升社区软实力,带动政策宣传文化传播,助力文化振兴。

我想感谢我的家人,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一个人的付出是多么的渺小不值一提。不忙的时候一周回一次家,换个衣服洗个澡,忙的时候一个月回不了家都是常态,如果遇到检查那就更没有时间了。2019年夏,家里盖新房子,快要建成时我才赶回家,进门时二姐一句玩笑“大忙人回来吃酒席了,你还把你当客人呢”一句话说的我好惭愧,尴尬的赶紧干活,快到下午时,七十多岁的父母就催促我赶紧收拾,一会还要去柞水呢。故事虽小,却都记在心头。2021年12月21日,冬至刚过,疫情严重,西安咸阳封城在即,未婚妻一人开车专程送我到柞水高速口,自己再开车返回新区。还叮嘱道“疫情防控单位压力本身就大,社区这边你要继续坚守岗位,做好自己本分,让领导放心”。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为难能可贵,21年寒冬,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我白天在火车站值班、晚上在小区门口卡点值班、每天凌晨五六点组织社区群众核酸检测、直接参与小区公共区域楼道消杀、疫情防控宣传,一直坚守到年前解封。

我要感谢学院给了我这个成长历练的机会,感谢学院领导、各部门对驻村干部,工作上的指导勉励和生活方面的关怀照顾,每月一次的工作汇报,主管领导都会给与悉心指导,一年四次的慰问,都带来学院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尤其是疫情肆虐,学院张书记、程院长百忙之中送来了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和叮嘱。工作上,学院部门在柞水安排组织的培训、讲座、文化宣传、义诊、捐赠援建、入户走访点调研慰问等等活动成功的举办,都离不开各位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反复叮嘱。疫情期间,母亲生病住院,我身在柞水回不去,学院工会知道后,王爱军主席带着工会干部第一时间送去了组织的贴心关怀和感动。正是这一次次的激励指导,还有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坚守在外奋斗的陕财人是莫大的鼓舞和暖心。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这奋斗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乡村振兴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脱贫群众老年人老有所依压力巨大;产业大多没有长远规划,脱贫攻坚期更多是短期带贫益贫计划;农业项目成长期长,涉足企业投资风险高;青壮劳力人才外流严重等等,都需要全社会努力逐步研究解决。回顾驻村工作生活,自己只是做了很多平凡琐碎的小事,却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这所有的成绩,都要归功于陕财院这个火热温暖的大家庭,我为自己是陕财人而骄傲。这一桩桩的往事,点点滴滴的努力,在我们陕财院努力奋进的路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我相信,我们陕财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制作与维护: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中心